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能用在生活中的文言文句子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生活中最常用的文言文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One]、用文言文写日常生活
1.“日常生活中”用文言文怎么说
〖One〗、平居:平日;平素。《战国策·齐策五》:“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宋苏轼《教战守》:“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明李东阳《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国家养士于平居之时,士当効力于有事之日。”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
〖One〗、平居:平日;平素。《战国策·齐策五》:“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宋苏轼《教战守》:“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明李东阳《明故中顺大夫夏公行状》:“国家养士于平居之时,士当効力于有事之日。”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
〖Two〗、平常:平时;往常。《东观汉记·光武纪》:“更始害齐武王,帝饮食笑语如平常。”南朝宋谢灵运《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退寻平常事,安知巢穴难。”宋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万州遇剑客》:“大凡人平常厚貌深衷,未易轻信。”
〖Three〗、平时:平日;平常时候。唐李商隐《九成宫》诗:“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宋王安石《闵旱》诗:“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明汤燕生《思悲翁》诗:“此别无返期,白衣送道左。意气如平时,一身被九锁。”
〖Four〗、平素:平时;向来。三国蜀诸葛亮《与孟获书》:“承知消息,嘅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上:“略其细故于平素,乃能辨其大利害于一朝。”
〖Five〗、闲居:安闲居家;在家里住着无事可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宋苏轼《赐镇江军节度使充集禧观使韩绛赴阙诏》:“请老闲居,固非所望。”
〖Six〗、常日:平日;往日。《南齐书·高帝纪》:“常日乃可屈曲相从,今不得也。”唐韩愈《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红楼梦》第77回:“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
〖Seven〗、日常:平日;平时。《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可常是个有德行和尚,日常山门也不出,只在佛前看经。”《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日常一毛不拔,今日坏得些钱钞,便要我替他讨老小?”
〖Eight〗、素日:平日;往日。《红楼梦》第31回:“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儿女英雄传》第18回:“那太傅素日最重读书人,听见他是个秀才,便命落平,就在门外下了轿。”
〖Nine〗、平日: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定的日子,如假日、节日等)。《汉书·汲黯传》:“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宋书·沉攸之传》:“何其平日輈张,实轻周邵,尔时恭谨,虚重皇戚。”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平日春闱较才艺,策名屡获科甲。”清吴骞《扶风传信录》附录阮升基《修宜兴县旧志》:“榻前有女子言有夫妇缘,故来相访,述许生家中平日事甚悉。”清林觉民《与妻书》:“吾平日不信有鬼。”
〖Ten〗、闲时:平常时候。《元典章·吏部二·禁治骤升品级》:“这一等豪霸每,在乡里闲时犹自欺凌百姓,把持官府,更做了受朝命职官么,道恰似虎生两翼的一般。”《水浒传》第26回:“老婆哭道:‘笑欣欣出去,却怎地这般归来!闲时曾不知中恶。’”《红楼梦》第52回:“那一年有一个良儿偷玉,刚冷了这二年,闲时还常有人提起来趁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
1〖One〗、燕居:退朝而处;闲居。《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司马贞索隐:“燕谓闲燕之时。”宋苏轼《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清沈初《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Two〗、平常:平时;往常。〖Three〗、平时:平日;平常时候。
〖Four〗、日常:平日;平时。〖Five〗、素日:平日;往日。
【造句】〖One〗、平居环堵自安,南面王不易真乐,怕什么贱役?陛下怎能贵臣?怎能贱臣?禄不以道,虽万钟不受,独行己志,虽箪食不厌,陛下怎能富臣?怎能贫臣?〖Two〗、杜甫说,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Three〗、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以为杂念不起,便是真实大圣人大贤人矣。
〖Four〗、不知学,故志虑浅薄,无以周知天下之故;不能群,故痛痒不相关,平居既不能有乐群之益,猝有变故又不能为将伯之呼。〖Five〗、在下虽通望气之术,但学艺未精,术数之理,讲究天人感应,我有前番论断,半由术数,一半也是源自太子素日作为。
〖Six〗、甚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毫不忌讳地宣称要征服中国时,素日将“公理正义”的高调唱得响彻云天的西方文明世界也是若无其事,缄默无语。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 〖Two〗、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Three〗、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Four〗、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Five〗、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
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Six〗、有以……、无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
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步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Seven〗、……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取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取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取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 〖Eight〗、……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Nine〗、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
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项羽本纪》)译文: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 〖Ten〗、何……为(wéi)、何以……为(wéi)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
每逢提起古文,现代年轻人都会对那些艰涩的古文句子,望文生畏、搔首挠耳。
其实,很多古文句子就在我们生活的口头语中,请看看下面几句话:
“这次评职称评上评不上,我不在乎!”
“你哇啦哇啦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我只是说说而已,瞧你那个样子,急什么?”
“今年年景好,牛二哥收了个大囤满小囤流,有点忘乎所以了。”
“大嫂,你别着急,等你儿子上了高中,课程紧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认真念书了。”
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这都是非常普通的日常口语,不用解释,任何人都能听懂。其实里面都含着“古文言”短句。“在乎”,“所以然”,“说说而已”,“忘乎所以”,“自然而然”。
我们不妨叫一下真儿,什么叫“在乎”?词典的解释是:在意,介意,在于。“乎”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所以然”?词典的解释是:指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和道理。那么“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些文言用词,在古文里是比比皆是的,“乎”“然”“而已”“胡”“恶”等等,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文言用词,如今用到口语中,只是司空见惯罢了,人们先用,并不关心怎样解释。就好像生活中,用棍子撬动西,会用就行,没必要先学会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再来撬动西。老农拉着自己产的蔬菜到集市上去卖,市面上蔬菜少就贵点,蔬菜多就贱点,没有必要先学会经济学的“市场规律”,再来卖菜。
再比如,平时说的“画画”,“尿尿”,“写写”,“算算”。。。人们说这些词时,立刻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不关心什么这两个字虽然相同,但是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字是“名词”。
也许再过两千年,如今的语言习惯,就成了古文。“救火”?什么意思?火快熄灭了的时候,加点燃料救一下?“打扫卫生”?什么意思?把“卫生”打扫掉,把屋子弄得更脏一些?88?就是八十八嘛!怎么成了再见的意思?
文言: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汉语为规范的汉语书面语
所以很明显,文言是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这里强调的是书面语,只用于写作,不用于口语交流。
古人的口语(白话)另成系统,与文言不尽相同,倒和我们今天所通行的口语有相似之处。
例如《孔雀东南飞》是南北朝广泛传颂的民歌,因此其中的语言也就和当时的口语极为接近,请看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比较浅显,虽和今天的口语虽有差异,但不大。这就能反映出但是口语的特点。
另外,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其它三部都是在民间故事或说书艺人说书的基础上创作的,其语言特点也带有一定的口语性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半文半白”。
五四之后直接用口语进行创作,其书面语与口语是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我们可以从今天,或者是解放前的书面语去判断我国近现代的口语和我们今天的口语是相近的。
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时使用与我们现在的口语相近的语言,只是写文章时才用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以示很有学问,区别于普通的、没读过书的老百姓。
项脊轩志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
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
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堦(注:苏教版为“阶”)(jiē)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项脊轩志插图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再变矣28。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9。”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0,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2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3,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1](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7。吾妻归宁38,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9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1。[3-4]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One〗、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
轩:小的房室。〖Two〗、旧:旧日的,原来的。
〖Three〗、方丈:一丈见方。〖Four〗、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Five〗、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
〖Six〗、案:几案,桌子。〖Seven〗、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Eight〗、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Nine〗、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Ten〗、为(wéi)修葺(qì)。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1〖One〗、辟:开。
1〖Two〗、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Three〗、当:挡住1〖Four〗、洞然:明亮的样子。1〖Five〗、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1〖Six〗、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美景。1〖Seven〗、偃仰:偃,伏下。
1〖Eight〗、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1〖Nine〗、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兀坐,端坐。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One〗、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2〖Two〗、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Three〗、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Four〗、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2〖Five〗、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
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2〖Six〗、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庖,厨房2〖Seven〗、已:已而,随后不久。2〖Eight〗、凡再变矣:凡,总共。
再,两次。2〖Nine〗、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One〗、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Two〗、阖(hé):通‘合’。合上。
3〖Three〗、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
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Four〗、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
牖,窗户。3〖Five〗、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Six〗、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Seven〗、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3〖Eight〗、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Nine〗、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4〖One〗、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1] [4]作品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
[Two]、生活中最常用的文言文
1.求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文言短句
〖One〗、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②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 〖Two〗、何如『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
可译为“怎么样”。『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比……怎么样”。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②王以为何如其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Three〗、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①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②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 〖Four〗、是以(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
可译为“因此”。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是故”、“以故”。
①此皆良实,智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意志忠贞纯正的人,因此先帝选***留给陛下。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Five〗、有所……、无所……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有”、“无”是动词,“所……”是“所”字短语作“有”或“无”的宾语。
可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②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Six〗、有以……、无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
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译文: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步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Seven〗、……孰与(若)……表示比较和选取取舍的固定结构。
只表示比较时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样)……”。表示比较之后进行选取取舍时可译为“哪比得上”;这种情况,还可以与选取连词“与其”配合使用,译为“与其……不如……”。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柳宗元《童区寄传》)译文: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得童仆? 〖Eight〗、……之谓也表示总结性判断得固定结构。其中“之”时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
可译为“说的就是……”。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Nine〗、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结构。
其中“如”、“若”、“奈”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意思;“何”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中间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宾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凭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项羽本纪》)译文: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 〖Ten〗、何……为(wéi)、何以……为(wéi)都是表示询问或反问的固定结构。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
1.安:〖One〗、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Two〗、养(衣食所安) 2.卑:〖One〗、低下(非天质之卑) 〖Two〗、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One〗、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Two〗、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Three〗、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One〗、影响(被于来世) 〖Two〗、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One〗、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Two〗、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Three〗、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One〗、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Two〗、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One〗、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Two〗、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Three〗、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One〗、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Two〗、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Three〗、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Four〗、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One〗、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Two〗、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Three〗、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Four〗、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Five〗、zhǎng,排名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Six〗、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One〗、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Two〗、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One〗、诚心(帝感其诚)〖Two〗、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Three〗、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One〗、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Two〗、惩罚 13.驰:〖One〗、骑(愿驰千里足) 〖Two〗、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One〗、发、起(方其出海门) 〖Two〗、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Three〗、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Four〗、产生(计将安出) 15.辞:〖One〗、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Two〗、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One〗、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Two〗、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One〗、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Two〗、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One〗、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Two〗、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Three〗、将要。(今当远离) 〖Four〗、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Five〗、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Six〗、抵挡。
(“锐不可当”) 19.道:〖One〗、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Two〗、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Three〗、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Four〗、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One〗、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Two〗、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Three〗、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One〗、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Two〗、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One〗、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Two〗、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One〗、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Two〗、慰问(人皆吊之) 24.度:〖One〗、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Two〗、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One〗、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Two〗、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One〗、怎么(恶能无纪) 〖Two〗、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One〗、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Two〗、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Three〗、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Four〗、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Five〗、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Six〗、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Seven〗、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One〗、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Two〗、总共(凡三往) 29.方:〖One〗、见方(方七百里)〖Two〗、长方形(方以长)〖Three〗、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One〗、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Two〗、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Three〗、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Four〗、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One〗、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Two〗、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Three〗、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One〗、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Two〗、恶、坏(陟罚臧否) 33.夫:〖One〗、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Two〗、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Three〗、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Four〗、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One〗、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Two〗、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One〗、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Two〗、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Three〗、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One〗、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Two〗、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One〗、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Two〗、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One〗、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Two〗、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Three〗、互相(更相庆) 〖Four〗、再、又(更上一层楼) 〖Five〗、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One〗、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Two〗、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Three〗、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One〗、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Two〗、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Three〗、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Four〗、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Five〗、安守,固守(。
项脊轩志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
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
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堦(注:苏教版为“阶”)(jiē)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项脊轩志插图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再变矣28。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9。”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0,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2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3,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1](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7。吾妻归宁38,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9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1。[3-4]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One〗、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
轩:小的房室。〖Two〗、旧:旧日的,原来的。
〖Three〗、方丈:一丈见方。〖Four〗、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Five〗、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
〖Six〗、案:几案,桌子。〖Seven〗、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Eight〗、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Nine〗、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Ten〗、为(wéi)修葺(qì)。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1〖One〗、辟:开。
1〖Two〗、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Three〗、当:挡住1〖Four〗、洞然:明亮的样子。1〖Five〗、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1〖Six〗、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美景。1〖Seven〗、偃仰:偃,伏下。
1〖Eight〗、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1〖Nine〗、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兀坐,端坐。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One〗、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2〖Two〗、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Three〗、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Four〗、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2〖Five〗、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
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2〖Six〗、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庖,厨房2〖Seven〗、已:已而,随后不久。2〖Eight〗、凡再变矣:凡,总共。
再,两次。2〖Nine〗、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One〗、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Two〗、阖(hé):通‘合’。合上。
3〖Three〗、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
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Four〗、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
牖,窗户。3〖Five〗、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Six〗、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Seven〗、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3〖Eight〗、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Nine〗、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4〖One〗、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1] [4]作品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
每逢提起古文,现代年轻人都会对那些艰涩的古文句子,望文生畏、搔首挠耳。
其实,很多古文句子就在我们生活的口头语中,请看看下面几句话:
“这次评职称评上评不上,我不在乎!”
“你哇啦哇啦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我只是说说而已,瞧你那个样子,急什么?”
“今年年景好,牛二哥收了个大囤满小囤流,有点忘乎所以了。”
“大嫂,你别着急,等你儿子上了高中,课程紧了,自然而然就知道认真念书了。”
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这都是非常普通的日常口语,不用解释,任何人都能听懂。其实里面都含着“古文言”短句。“在乎”,“所以然”,“说说而已”,“忘乎所以”,“自然而然”。
我们不妨叫一下真儿,什么叫“在乎”?词典的解释是:在意,介意,在于。“乎”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所以然”?词典的解释是:指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和道理。那么“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些文言用词,在古文里是比比皆是的,“乎”“然”“而已”“胡”“恶”等等,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文言用词,如今用到口语中,只是司空见惯罢了,人们先用,并不关心怎样解释。就好像生活中,用棍子撬动西,会用就行,没必要先学会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再来撬动西。老农拉着自己产的蔬菜到集市上去卖,市面上蔬菜少就贵点,蔬菜多就贱点,没有必要先学会经济学的“市场规律”,再来卖菜。
再比如,平时说的“画画”,“尿尿”,“写写”,“算算”。。。人们说这些词时,立刻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不关心什么这两个字虽然相同,但是第一个字是“动词”,第二个字是“名词”。
也许再过两千年,如今的语言习惯,就成了古文。“救火”?什么意思?火快熄灭了的时候,加点燃料救一下?“打扫卫生”?什么意思?把“卫生”打扫掉,把屋子弄得更脏一些?88?就是八十八嘛!怎么成了再见的意思?
〖One〗、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Two〗、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Three〗、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Four〗、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Five〗、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Six〗、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Seven〗、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Eight〗、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Nine〗、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Ten〗、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One〗、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Two〗、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Three〗、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Four〗、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Five〗、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Six〗、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Seve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Eight〗、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Nine〗、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On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Two〗、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Three〗、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Four〗、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Five〗、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Six〗、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Seven〗、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Eight〗、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Nine〗、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One〗、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Two〗、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Three〗、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Four〗、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Five〗、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Six〗、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Seven〗、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Eight〗、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Nine〗、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One〗、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4〖Two〗、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Three〗、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Four〗、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Five〗、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Six〗、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Seven〗、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Eight〗、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Nin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One〗、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5〖Two〗、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Three〗、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5〖Four〗、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Fiv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5〖Six〗、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Seven〗、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5〖Eight〗、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Nine〗、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One〗、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6〖Two〗、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Three〗、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Four〗、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Five〗、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6〖Six〗、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Seven〗、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6〖Eight〗、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Nine〗、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7〖One〗、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Two〗、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Three〗、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Four〗、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Five〗、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7〖Six〗、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Seven〗、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7〖Eight〗、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Nine〗、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On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8〖Two〗、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Three〗、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Four〗、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
关于能用在生活中的文言文句子和生活中最常用的文言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